今年以来,继贡茶、辣椒、土蜂蜜获得丰收以后,近日大葱也获得了丰收——这不,这两天,在大葱“试验田”里,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收、称量大葱,一片繁忙景象。
这里是黔东南州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天印村是一个有着多人的大村,这里的“天印贡茶”已有多年历史。虽然家家有茶园,但采茶主要集中在清明节前后,其他时间就是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天印村发展了辣椒、蜂蜜等农业产业,成功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贫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天印村“两委”一刻也没有停下发展产业的脚步。
年底,天印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到贵州安顺、贵阳等地考察学习大葱产业。“种大葱效益比辣椒高出不少,我们村的土质和气候跟这里很像,可以发动群众种植。”在考察现场看到一根根六七两的大葱破土而出,大家的眼里写满了羡慕,决心要把大葱产业带回天印村。
然而,考察结束回到村里,村主任封朝明和村干部将种植大葱的想法与村民们交流后,却没有得到村民的支持。
“我们从来没有种过大葱,万一亏了怎么办?”“现在辣椒的效益也可以,技术也掌握了,不想改种其他的作物。”面对村民的质疑,村干部没有反驳,而是用实际行动加以证明。
“本地从来没有种过大葱,发动村民们种有点困难,也有一定风险,但总要有人先行先试,就让我们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封朝明的想法得到其他村干部的一致认同:全村6名村干部,每位领到2亩的大葱试验种植任务。
今年年初,大家根据任务分别在自己的“试验田”里种上了大葱。
近日,试验种植的大葱到了采收季节。在大葱“试验田”周围,吸引来了不少村民,大家都来现场了解种植大葱的收益情况。
“这一块田是我承包的,面积有0.8亩,一共收了公斤,卖了元。除去购买种子、肥料、土地租金和聘请劳动力等余元的成本,还赚了元。”看着“试验田”喜人的收益,天印村副主任印开权满脸笑容。
“这大葱种得,一年要不了几个活路,技术也不难,明年我也要种几亩。”在一旁观看的村民洪以菊下定了决心。
如今,村干部种下的10余亩大葱,全部被安顺市平坝区尊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2元每公斤的价格收走。
“大葱具有抗寒抗热的特点,可分为春季和秋季种植,日常管理较少,种的时候下足底肥,再根据长势进行3-4次追肥培土即可,没有重体力活,特别适合劳动力较弱的村民种植。”封朝明还算了一笔收入账:一亩田种植水稻,收益约元;种植辣椒,收益约为元;而种植大葱,收益可达-元。
可观的收益点燃了村民们种植大葱的热情,大家表示明年也要一起种植大葱。
据了解,下一步,天印村将引进一家大葱种植公司,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村民种植大葱,进一步鼓足村民们的“钱袋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
通讯员洪加启李昌檬
编辑骆航念何涛
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