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和镇远县相隔千里,但因东西部协作而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乡村振兴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自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两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帮互学、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在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支持、产业帮扶、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方面全面对接、全面合作、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东西部携手共筑,聚力乡村振兴的精准协作之路。
突出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年9月23日,三水区和镇远县签订“十四五”时期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成功的产业发展是振兴经济的路径,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
年以来,在三水和镇远的相互协作下,积极发展“两茶一药”产业,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万元,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镇远县羊场镇扎营关发展林下天麻种植亩,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天麻种植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良性发展,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创业。
同时,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万元,在大地乡双坝、岭岗屯等村发展油茶种植亩,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开发新的经济支撑点,使全县农林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建设扶贫车间,壮大电子产业。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万元,在黔东经济开发区实施镇远县东西部协作现代产业园(电子产业)项目,建设扶贫车间3个,引入和壮大湖南益阳市安兴电子有限公司、贵州云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德鹏塑胶有限公司。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年12月17日,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代表团到报京乡开展东西部协作考察工作,考察组一行实地考察报京村,体验侗族特色欢迎仪式,察看侗族刺绣传承发展和佛山市东西部协作项目报京村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情况。
以“环境、生态、宜居、和谐”为主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农业田园、绿色乡村为依托,完善配套设施为抓手,产业兴旺研发,充分挖掘村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内涵,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
优美郎洞,玫瑰铺田,旅游报京,示范村的建设以农业产业为依托,同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以“农、文、旅”结合,休闲、娱乐、观光、食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价值。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培育乡风文明,充分发挥示范村的引导功能和示范效应,带动全乡全面振兴,共同繁荣。
加强人才交流,坚持智力支持
年12月,医院帮扶下镇远县域第一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滑膜囊肿切除、滑膜清理术圆满完成。
加强人才交流,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东部地区优质教育、卫生资源的共享。
年以来镇远选派了5名党政、农业、卫计等系统优秀年轻干部到三水区挂职锻炼;三水区选派党政2人,教育、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5人次来镇远挂职。两地全年开展党政干部培训人次。医院引进关节镜器械后,区志坚医生带领外一科团队开展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肩袖损伤等多项运动损伤,实实在在为患者创造微创关节手术治疗的优越条件,填补镇远周边地区该项技术的空白。
人才的交流真正不仅实现了三水区区优质教育、卫生资源的共享,将优质的师资力量、医疗卫生力量带到镇远,还使两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推进劳务协作,力保“黔货”出山
年9月22日至23日,镇远县年东西部劳务协作“三女”培训班分别在报京乡报京村和阳镇东城社区举行开班仪式。
自结对帮扶以来,三水镇远一直致力于将“授之以鱼”转为“授之以渔”,鼓励当地群众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通过联合乡村振兴局、人社局等单位,整合培训资金,组织开展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乡村特色手工刺绣培训、南粤家政等培训班,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人次,帮助农村劳动力到广东省就业人,帮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人。此外,三水区帮扶资金万元用于农村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户人(其中:残疾人人),从而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同时加强与三水区企业协会、各大平台的对接协调,努力为镇远县农产品产业种植户解决销路问题,使“黔货”真正走出大山。仅年的中秋节,佛山工会采购镇远县农特产品多万元,积极促进了两地农特产品销售渠道链,实现“黔货出山”的预期目标。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两地在越来越紧密的交往中,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镇远县将继续加大与三水区的协作力度,进一步拓展协作资源,拓宽协作深度,使镇远县与三水区的协作工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
编辑吴贤和
编审江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