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镇海,古称蛟川,宁波市的北大门。素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商帮故里”、“人文梓荫”之称。
??唐元和四年(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治之始。后梁开平三年(年)5月,吴越王钱镠巡视明州,筑城于望海镇;闰八月,钱镠因望海镇地滨海口,有渔盐之利,奏置望海县(《太平寰宇记》),为建县之始。未几改为定海县。镇海县今宁波镇海区
??明洪武二十年(),昌国废县改卫,原昌国县境(今舟山市)统隶于定海县,直至康熙二十六年()改原定海县为镇海县,定海建名达年。次年,析出原昌国境另建定海县。至此,舟山归属镇海为时年。镇海县建制相沿民国时期未变。
(二)
???镇海县志:“洪武元年()建立县城木栅”、“洪武七年()换去县城木栅,重建石城”。
???镇海的石城始于何时呢?民国冯幵在《重修镇海后海塘记》中有“城负塘而筑,塘不固,城亦不立”的记载,塘是在宋淳熙十六年()由泥塘改造成石塘的,镇海的城墙由泥城改建成石城,很可能也在这个时候到南宋灭亡的90年时间里。
(三)
??????明初,我国东南沿海屡遭倭寇骚扰。在洪武二十年(),朝廷派信国公汤和莅浙筹谋防倭事宜,在此建卫拓城。
镇海城墙
??拓城后的镇海城墙非常完备,以巾子山至西城角的后海塘为北城墙;以现在的城河路北侧为南城墙、拐弯后的西侧为东城墙,东城墙以巾子山为砥柱与北城墙相衔接;南城墙西到现在的苗圃路北折为西城墙,西城墙沿苗圃路东侧与北城墙衔接于西城角。城墙高近8米,周长3.6公里,城门6座。城墙上同时还建有雉堞、敌楼、警铺等御敌设施。
光绪五年镇海县志中的明定海县城
??????镇海城墙的6座城门,东门镇远门,遗址在如今的鼓楼东路与城河路交汇的西侧;南门两座,正门是南薰门,这也是整个县城的正门,俗称南大门,遗址在如今的南大街与城河路交汇的北侧;清川门是偏门,俗称小南门,遗址在如今的清川路与城河路交汇的北侧,其右侧辟有水门,称南水门。西门也有两座,正门是向辰门,俗称大西门,遗址在如今的后大街与苗圃路交汇的东侧,其左侧辟有水门,称西水门;偏门叫武宁门,俗称小西门,遗址在如今的西街与苗圃路交汇的东侧。此五座城门,都配有较为齐全的设施,门上置城楼,门内有月城,门外架设护城河上的吊桥。唯有开在北城墙即后海塘上的北城门较为特殊。
古城今大概范围
镇海城门
??????北城门可能就在现在的望海楼下方,在明永乐十三年(),因“城负大海易遭倭犯”而被封堵,只存在短短的28年。后来在嘉靖三十三年(),在其旧址增筑望海楼,既可观览沧海,也可警戒倭船。北城塘面临大海,惊涛拍岸。当初开辟的北门可能是座水门,供船只进出及水道疏通;
望海楼
??????镇海城墙的外侧,环绕着一条长2.7公里的护城河。挖泥垒城,泥挖河成,护城河东沿招宝山脚下流入甬江,西到平水桥拐弯,连接中大河,并入内河网,可通达宁波、绍兴、杭州等地。
(四)
???镇海城墙的拆除,基本上是按照改桥、拆门、拆墙、填河的步骤进行,跨越时间长达六七十年。
???在民国初期和年,分两次将镇远等五门吊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以相对应的城门名作为新建桥名。
??从年到年,先后拆除全部城门。最早拆除的是南薰门,同时拆除了南门东边的一段城墙,改建成小菜场,史称南薰桥菜场或南门菜场。最后被拆除的是镇远门和向辰门。
???年4月以后,日本侵略军为开辟一条到小道头军用码头的汽车便道,拆除如今城河路在胜利路口附近的一段南城墙。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拆城墙之石,量材录用,筑甬江江塘(因与后海塘相对应,俗称前海塘),石城复成泥城。
??到了年,取城泥填城河,平掉了高高的古城墙,建起了宽宽的城河路。
??至此,曾经雄伟辉煌的镇海城墙,彻底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镇海海防大炮
镇海后海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