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525518.html明代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兴于唐宋,元代中落,明代又兴。洪武三年(年)昭告天下:“至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但不久又改用荐举之法。直到洪武十五年(年)又恢复科举考试,洪武十七年(年)命礼部颁行全国。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几级。读书人未经童试者,不论年资如何,学识高低,一概称之为童生。童生经过县、府、院三次童试,先有知县考核圈定,送知府复试再定,然后由提学副使主持院试,录取的人称为秀才,可以充县学、州学或者府学的生员。入学之后,必须由提学使举行岁考和科考,按成绩分为六等,凡考例一等者,不论增生或附生均可有资格补禀,考三等以下者受惩罚,六等则除名或发还社学。府、州、县、卫各学生员,经过科考评为一、二等者方可参加乡试,经过岁考合格者可以举荐为贡生,升入国子监学习。乡试在省会贡院举行,称为乡闱,每三年一次,逢子、卯、未、戌之年,在京举行会试,中试者称为贡生。由皇帝召集贡试进行殿试。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生。科举考试在贵州的曲折发展科举取士,虽然在隋唐时期已经在全国推行,但是在明代以前,除了属于四川管辖的遵义的播州土司之外,贵州省内尚未开科。贵州设科始于洪熙元年(年),诏令“贵州所属,有愿试者,湖广就试。也就是说当时的贵州秀才想要考举人要跑湖北武汉考试,宣德二年(年),贵州布政使奏:缘去湖广路远,于云南为近,改为云南、贵州合试,乙酉科云贵共取士11名,其中贵州一名,乃普安州(今天的盘州市)刘瑄,是贵州有举人之始。景泰七年定云贵乡试名额为30名,贵州占10名,成化四年,云南增加四名,贵州增加六名,共计四十名。以后陆续增加,至正德五年(年)云贵合计55名,贵州占26名。总的来说变化趋势是云贵两省的录取名额在增加,贵州占录取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当时的贵州学子要到昆明参加应试,不论是交通还是录取名额上都是非常不便。曾经位于喷水池一带的贵阳府文庙嘉靖九年(年),给事中思南人田秋题奏:贵州一省远在西南,科场附于云南,生儒赴试最苦,为了激励远人,恳请单独开科。经巡抚御史王杏堪议上奏,遂于嘉靖十四年(年)准许云南、贵州各自设科,云南40名,贵州25名,乌撒卫(今天威宁县)浦仲良名列第一,为贵州有解元之始。嘉靖二十五年巡抚王学益、巡按萧瑞蒙、提学徐樾等题奏《广额疏略》,称贵州建置军卫,播移中土,设立学校,慎择师儒,衣冠所濡,礼仪渐同,科目人才往往辈出。请求增额,遂定贵州乡试为30名,是年清平卫(今凯里市)孙应鳌为解元,又中癸丑科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是为贵州人入翰林院第一人。万历二十年,巡抚乔林相、巡按薛继成、提学徐秉正等以云贵人才不相远,云南四十五名,贵州连外学三十名,多寡悬殊为由,再次请求增加名额,于是定贵州乡试为35名。从乡试的名额变化上,略可看出科举制度在贵州的发展,应试之人逐渐增多。一方面反映了贵州汉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贵州各地的人才排行榜根据郭子章《黔记》等书的记载,自贵州设科以来到明末,全省中进士共人,其中,正统年间4人,景泰年间6人,天顺年间2人,成化年间8人,弘治年间6人,嘉靖年间21人,隆庆年间3人,万历年间42人,天启年间2人,崇祯年间15人。按照地区分布,贵州宣慰司(水东,水西二土司辖地,包括贵阳和毕节)7人,永宁宣慰司(川南叙永等地)1人,贵阳府3人,黎平府1人,铜仁府1人,赤水卫4人,永宁卫(今普安县)6人,乌撒卫(威宁县)2人,贵州卫13人,贵州前卫3人,普定卫(安顺市)8人,普安卫(盘州市)10人,新添卫(贵定县)3人,都匀卫2人,敷勇卫(修文县)1人,偏桥卫(施秉县)1人,平越卫(福泉市)2人,兴隆卫(黄平县)1人,清平卫(凯里市)6人,平溪卫(镇远县)3人,镇远卫1人,普安州1人,玉屏县1人。装修华丽的安顺府文庙从以上统计来看,当时贵州的举人主要在各个卫所,也就是汉族移民的军事据点为最多,共计68人,约2/3.其中举人最多的地区为省会贵阳,其次为盘县,安顺,凯里等地。在各个府中,思南府最多,其次为铜仁府。各个土司辖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就非常少了,例如水东,水西二土司共有7人,永宁土司1人,在贵阳府管辖下的贵竹长官司1人,思南府管辖的水德江司3人、郎溪司1人,属铜仁府管辖的铜仁长官司1人,属石阡府管辖的葛彰司1人、石阡长官司1人,属黎平府管辖的永从县1人,属都匀府的麻哈州1人,另外有武进士20人。贵州翰林第一人,孙应鳌根据万历年间编撰的《贵州通志.》记载,全省举人共人,司学中以贵州宣慰司人为最多,府学中以安顺府人为最多,州学中以普安州95人为最多,县学中以新贵县49人为最多,卫学中以清平卫64人为最多。在贵州各地中,文化的兴盛与汉族移民有关,而且这种文风对于今后几百年中都有持续的影响力。省城贵阳自不必说,比如安顺,盘县,思南等地,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贵州省内数一数二的文化大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人才的培养远远高于其他县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