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远县民约变歌约治理有良方天眼

白癜风患者生命的灯塔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88932231684834&wfr=spider&for=pc
“分田到了户,哪个还靠你党支部哦!”“你们集体要修生产便道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得什么好处。”这是四年前,镇远县金盆村党支部在开展工作中村民说的话。     但随着精准扶贫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开花,金盆村大变样,不仅人居环境整洁,乡风更加文明,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幸福指数不断攀升。金盆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通过火坑会的形式,调研村级治理工作。在镇远,随着农村、社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交通出行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但山乡巨变之余,也出现了少数“赖皮”,他们脱离组织、脱离群众,不参与村级公益事业,不支持农村社区自治工作,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为此,镇远以金盆村为试点,推出“党建+民约歌”模式,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径。   转变传播方式民约深入民心   “对于‘赖皮’,绝大多数群众都是不认可的,我们必须赶快找到治理办法。”年,金盆村党支部书记田兴斌在村委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县、乡脱贫攻坚驻村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下,田兴斌将驻村干部和村干整合分组,紧盯村民自治,对《村规民约》的实施难题展开广泛调研,分析问题原因,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寻求“治病救人”之方。   “这个民约几十条,哪个记得住嘛。”经过走访调研,群众纷纷反应,村规民约存在内容多、字数长等问题,难以记忆。   “要是唱歌,我肯定记得住。”部分喜欢唱歌的群众开玩笑说的话引起了田兴斌的注意。于是,他立即组织了驻村干部、村干部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召开座谈会,对《村规民约》进行讨论研究,最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把《村规民约》修改成了只有五句话的《新时代民约歌》:爱党爱国爱集体,遵纪守法讲道理;干净整洁带好头,尊老爱幼睦邻里;安全节约树新风,勤劳诚信要牢记;只要样样做得好,大家优先帮助你;如果违背集体愿,不帮不理不管你。   “前后经过92次村民小组会议和余次群众会、院坝会,我们收集到意见建议余条,前前后后修改了5次才最终定稿。”田兴斌介绍说,“这是村民们一起制定出来的‘歌约’,大家学习和执行的积极性都很高。”   加强支部引领实施约束管理     制度再好,不能有效执行也是空谈。民约歌形成后,金盆村实施了“1+X”的立体监督措施。“1”即金盆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X”即整合“两委一队三个人”、驻村帮扶干部和村组干力量,对辖区内群众言行实施立体式监督。金盆村党员干部助农抢收辣椒。“我们小组长接到群众举报后,会随时向村党支部汇报违约情况,并积极实施民约歌约定的‘三不’管理。”李子坪组组长陈朝国说。   同时,金盆村还采取了“红黑榜”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了“红榜”和“黑榜”两张清单,实施张榜动态管理以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效果。   “之前是我脱离了组织,脱离了集体,现在我知错了,自愿缴纳元处罚金,请大家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重归集体。”群众会上,张家冲组村民李明权对自己我行我素、无故不参与修建生产便道的行为进行了深刻检讨。如今,他不仅积极参与村里公益事业,还主动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村党支部会将表现优秀的家庭列入‘红榜’,对其大小事务和困难,优先办理和解决;将违约家庭列入‘黑榜’,采取“三不”管理,即对其家庭困难和诉求,群众不帮、小组不管、村‘两委’不理等孤立措施,并有组织地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们在群众的监督中改良向善。”田兴斌说。   激发参与热情提升自治能力     “自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田兴斌认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每个群众都是执行者,治理是否有效,得看群众的参与程度和效果。金盆村驻村干部和群众一起采摘食用菌。刘贞是村里变化最大的群众之一。过去,他从不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家里垃圾到处乱丢,不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典型的“独居派”。被列入“黑榜”管理后,他成了村民们谈论的重点对象,这让他感觉非常“不自在”。   “我想改变自己,带头搞产业,让贫困群众跟着我增收致富。”年,刘贞跑到村委会,提出想带头发展辣椒产业的想法。看到刘贞?的转变,村组干部都非常支持。这一年,他学习品种、育苗,组织群众开展田间管理,到处找市场,学习辣椒种植技能并传授给其他村民,整个人变得精神了许多、积极了许多,一下子成了群众眼中的“师父”“老板”。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刘贞始终保持着为民服务之心、扶贫济困之心,每年带头种植辣椒亩,提供了就业,带动了群众增收,成了村里人人夸赞的“红人”。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发展辣椒余亩,食用菌40万棒,还有花椒、紫薯等其他产业。   “现在,我带着大家一起搞产业,日过过得很充实。”刘贞说,“我希望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一起靠双手勤劳致富,但对于那些违反民约又屡教不改的,我是不会帮带的。”   “只要人人主动参与自治,积极出力搞发展,我们村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日子也会过得越来越红火。”现在,说起乡村振兴、全面小康,金盆村群众斗志昂扬、信心满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华姝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