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忙碌的季节。镇远县羊坪镇石宝塘村“牛司令”吴配月最近正为“牛事”忙里忙外。
用来喂牛的青贮玉米进入了收购季,目前收购面积已达亩。一边忙收购,吴配月还在极力发动更多农户明年种植青贮玉米。
喜人的订单也在纷至沓来,从8月26日以来,吴配月已陆续收到5名社员和雷山西江一家庭农场向联合社订购共计多头西门塔尔牛犊的订单。
多头牛即将在10月份出栏,照料的事也有不少。
“忙起来,说明产业在‘牛起来’,也意味着更多村民将过上‘牛日子’。”在养牛产业上耕耘了9年,吴配月为自己赢得了“牛司令”的称号。
“牛司令”名不虚传。
目前,吴配月已建成占地18亩的肉牛养殖基地,存栏西门塔尔肉牛达头。同时,流转亩土地建设了草畜一体化示范基地,年销售额从年的8万元攀升到年的多万元,今年预计销售额将达万元,可带动农户60户,户均增收元以上。与此同时,他牵头创建的联合社也渐入佳境,联合社牛犊隔离中转基地年采购头西门塔尔牛犊,销售额达1多万元。
“牛司令”之名也来之不易。
养牛前,吴配月常年在浙江温州务工,曾从公司小职员做到公司副总经理,年薪达15万元。不甘只做打工仔的他,于年3月回到凯里市创业从事电力物资经营,不曾想,不到半年时间就亏损几十万元,第一次创业以惨淡收场。
正当吴配月一筹莫展、焦头烂额之际,朋友邀请他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参观肉牛规模养殖,这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年11月,吴配月回到家乡镇远县羊坪镇石宝塘村,看到家乡自然资源禀赋非常适合养牛,就下定决心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也是一波三折,由于缺乏养牛经验和技术,年养的牛卖不起价,亏损不少。第二年养的牛又染病死了近一半,再次亏损。
接连的失败让吴配月丧气过、灰心过,但这次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直面困难。针对自己养殖技术的“短板”,吴配月主动向周边县市的养牛大户请教学习,还从网上看视频、书店买书来自学钻研,并积极参加县镇两级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经过几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与咬牙坚持,吴配月熟练掌握了养牛管理、饲养、疾病防护等养殖技术,养牛产业逐渐走上正轨。
富起来的吴配月并没有忘记乡亲。“作为一名党员,带动乡亲们一起养牛增收致富,建设好自己的家乡,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的心愿。”吴配月说。
在发动村民种植青贮玉米增加收入,吸纳村民到养牛场务工外,吴配月积极为有养牛意向的村民传授“养牛经”,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代购牛犊等服务。目前,吴配月个人已带动3户村民养牛,3户养殖户现存栏肉牛70多头,年销售额60多万元,今年预计销售额达万元。
年5月,针对养殖户买牛难、买牛贵、品种差的问题,吴配月积极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源,按照“地域相近、需求相同、技术相通、市场相似、资金互助”原则,牵头组建由11家肉牛养殖合作社组成的联合社,实现统一引种、生产、技术服务、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和销售“六统一”的发展方式,形成“抱团取暖、统一运作、同频共振”的“一盘棋”发展格局。
联合社整合各社员土地、资金等资源,共同打造辽宁铁岭牛犊引种基地和贵州镇远牛犊隔离中转基地,向社员和养殖户提供引种、牛犊代购、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服务,有效抵御养殖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联合社在羊坪镇一碗水村打造了牛犊隔离中转基地,也撬动了一碗水村的发展。基地吸纳了一碗水村10名脱贫户在基地务工,每个月收入0元左右。全村86户农户通过改种青贮玉米,一亩地纯收入元。年,一碗水村集体经济净收入达10万元。
通讯员 廖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
编辑 钱仕豪
二审 李丽
三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