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牛山,英雄山,忠诚山,信念山贵州石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卫红朱邪李坤杨聪

巍巍武陵山脉,延绵起伏数百里。

困牛山,武陵深处起伏群山中一座灵秀山峰。两面悬崖峡谷,四周丛林环绕,87年前这里因为一场撼天动地、石破天惊的战斗而闻名于世,让后人久久铭记、传颂!

端午前夕,细雨霏霏,记者来到石阡县“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看见馆内陈列着一把号身斑驳、颜色深暗的军号,军号的主人是当年困牛山战斗幸存者陈世荣(原名何步荣)。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见证了87年前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上那场壮烈战斗和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

年8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余人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出发,一路血战进入贵州,10月7日进至石阡甘溪,在此与数倍于己的围追之敌展开殊死战斗。

第18师52团完成阻敌断后任务后,其中百余名红军战士被逼到困牛山悬崖边上,他们宁死不愿误伤被敌军裹胁走在前面的老百姓、宁死不做俘虏,英勇迎战,毅然奋勇突围,最后大多纵身跳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青山不语,浩气长存。站在困牛山遗址下,站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每一个人无不为那场悲壮而光荣的战斗所震撼!所触动!

87年来,困牛山战斗铸就的精神丰碑,穿越浩瀚时空,回荡于天地之间,与新时代长征路上的继承者奋斗者们进行着一场场穿越时空的深情“对话”。

逝者与生者的对话:山河盛世,如你所愿

66岁的退休干部陈德昌最近很忙,作为陈世荣的儿子,他经常被请到困牛山为大家讲述悲壮的战斗历史。

6月2日,在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前,微风吹过山间,松柏沙沙作响。陈德昌耳边仿佛又想起父亲那苍老而慈祥的声音,向他讲述那一段艰辛往事。

“我原名叫何步荣,年在湖南省汝城县参加游击队,4年后作为红六军团第18师52团的司号员,随部队西征来到石阡。”

“困牛山上那场战斗,一定非常激烈、残酷吧?”

“我们多人被逼到悬崖峭壁边,敌人还在像潮水一样涌来,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拼刺刀。但我们发现敌人中有不明真相的百姓,为了不误伤百姓,我们最终选择跳崖突围。战友们的鲜血把崖下黑滩河的水都染红了。”

“后来呢?”

“我被藤蔓兜住捡回一条命,被当地村民陈国善收养,改名陈世荣。新中国成立后入了党,担任过‘农会主任’及20多年的村支书……”

“父亲,红军鲜血没有白流,党中央带领我们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石阡乃至贵州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强大了,这山河盛世正如你们所愿。”

历史与现实的交响:初心不改,信念如磐

“如果党需要,请让我再一次冲锋在前,用最锋利的刺刀撕开敌人的封锁,帽檐上的红星会为我照亮前路;如果党需要,请让我继续坚守崖边的阵地,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心之所向,虽九死其犹未悔……”

6月4日上午,在困牛山战斗遗址,面对四方游客,志愿者赵春莉又一次朗诵起这首为困牛山烈士创作的诗歌。

赵春莉是石阡红色文化的“金牌讲解员”,困牛山的红军传奇故事尽管讲了上百遍,但每一场讲解她依然会情不自禁,声泪俱下。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十六七岁的红军战士纵身一跃?是为了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信仰,是一心为民的革命情怀,是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

赵春莉是辽宁人,曾在深圳工作,优裕的生活挡不住她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辗转多方,她最终选择来石阡支教,这一来就是16个年头。

“困牛山精神打动了我,有了信仰与信念,我变得更加充实。”赵春莉说。

为了当好讲解员,她刻苦学习,钻研党史、军史、地方志。

春去秋来,困牛山上的油菜地开花又结籽。赵春莉踏进遗址,经常忍不住默默叩问:“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苍天凝重,英灵作答:“红六军团挺进贵州,目的是与红三军取得联系,使命是支持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即将进行的战略转移。”

“西征至此,你们走了多少路,打了多少仗?”

“我们整个军团平均年龄不足20岁,但战斗力一点也不弱。一路拼杀,渡过湘江,挺进贵州,来到石阡,走了千里路,每天都在打仗。”

“困牛山上,面对生死考验,你们为何跳崖也不投降?如果不跳崖,还会有一条活路啊!”

“我们是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对党忠诚、不惧牺牲是信仰。我们决不能伤害无辜群众,更不能投降当俘虏。战不能战,退不能退,只能跳崖突围。”

每一次的讲解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精神的升华。赵春莉说,她与这片红土地注定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服务山区的想法更坚定了。

老兵与少年的共鸣:红娃英雄梦,精神代代传

“长大了,我要做一名白衣天使,为病魔缠身的人带去生的希望,成为像困牛山红军烈士那样的英雄!”站在石阡县“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演讲比赛的舞台上,该县第二小学二年级学生覃梦希清亮的声音深深打动了观众和评委。

“听着困牛山红军壮举的故事长大,我从小就立志要参军报国。”石阡县龙塘镇大园子村,89岁的退役老兵韩国贤拄着拐杖,向一群来村里游玩的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梦想。

耄耋老人与蓬勃少年,身上都流淌着红色血脉,传承着红色基因,他们在继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上理想信念同频共振,深情共鸣。

“我爷爷是一名老党员,30多年都在基层服务群众。他常对我说,爷爷的使命就是要跟着党的步伐,让贫困家庭早日脱离贫困,让那些和你一样大的孩子们都能上得起学、吃得饱饭、喝得上干净水。”覃梦希说。

“我21岁时参军入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5年后退役回乡。我时常对现在担任村支书的儿子说:红军牺牲都不怕,作为一名党员苦点累点算什么呀!”韩国贤说。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从电视上看到白衣战士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像红军一样用生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我立志要成为一名英雄。”覃梦希说。

红色与绿色的碰撞:不忘来时路,走好新长征

前来困牛山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的党员干部及游客络绎不绝,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国玉每天都忙着接待、清扫卫生。

“爷爷当年躲在山上,亲眼看见红军的跳崖壮举,这件事爷爷讲了一辈子,我们听了一辈子。”受长征精神影响,张国玉20年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的工作如果做不好,就愧对长眠在困牛山下的红军战士啊!”张国玉一边介绍一边忍不住拭泪。

在与困牛山相隔不远的龙塘镇大屯村,全国人大代表、村支书周绍军每天都忙碌在茶叶加工厂,随时掌握着茶叶加工情况,及时对接销路。

两名村支书,肩上担着同样的使命: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全力以赴带领乡亲们发展致富产业,改善生活环境,推进乡村振兴。

“困牛山村曾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28.76%的贫困村,全村一寸水泥路都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都拿不出来。”张国玉说,近五年来开展脱贫攻坚,村里发展起0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还种植蜂糖李、沃柑等精品水果,成功摘掉了“穷帽子”。

“我们村是石阡较早发展茶叶的村之一,目前全村茶园面积有多亩,人均收入早已超过万元。”周绍军说。

“我们大屯村在本地要承担起‘龙头’作用,以强带弱共谋乡村振兴。”周绍军说。

“勇担使命是我们纪念革命先辈最好的方式!当前,全省围绕‘四新’抓‘四化’,我们将依托打造红色文化示范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朝着乡村振兴目标奋进。”张国玉说。

“困牛山村发展红色产业,大屯则要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周绍军说,“我们要把基层党建与茶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组织引领、党员带动,与邻村携手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富路。”

山河盛世,时光安泰。这是对困牛山百名壮士最真挚的告白,是对那些逝去英灵最深情的抚慰。

来源:人民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104.html